所有學過行銷的,一定聽過波特的五力分析。
五力分析,就像赴武林大會 一定要先了解各門各派實力及當地的地形物候,才知道自己會不會打贏。
五力分析可以協助企業在推出新產品種類前,經由五種互相牽引力量,分析產業長期的吸引力 industry's long-term attractiveness (未來的獲利率、成長率等等之總和),決定產品之各式策略。
Porter's 5 C --- 力越小,產業的吸引力就越大。五力都很小,藍海就很大很藍了。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File:Porters_five_forces.PNG
1. Rivalry among existing competitors 目前市場上已有的競爭者
pioneer 先驅者雖然負擔高投資風險,但也因為開拓新市場,而免除競爭者的壓力,而有較高的利潤空間。
相反的,跟隨者 follower 雖然風險較小,但也因為市場上已有先進入之競爭者,利潤空間相對壓縮。廝殺之下,一片紅海。
2. Threat of new entrants 新進入者的威脅
如果產業的進入門檻 (entry barry) 高,新進者的威脅就低。反之則高。此點威脅在中國大陸頗為重要,山寨版的風行,讓新進者的威脅如影隨形。
Starbucks coffee 花了數十年的時間建立品牌,賣的不只是咖啡、賣氛圍、賣品質、賣咖啡的品味、也賣西雅圖的文化品味,為自己開創一片咖啡藍海,行銷國際。到台灣後,不到10年,Mr. Brown Coffee, 85oC, 西堤, ....突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,造成無限大的威脅。那片藍海似乎已漸漸染紅。金融海嘯,已是雪上加霜,加上便利商店跳入現煮咖啡市場,低價廝殺;幾個月前,Starbucks 已推出高級即溶式咖啡,試圖再開創另一個藍海,門檻不高也不夠創新,就讓我們再觀察未來發展吧。
3. 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s 替代者的威脅
如果產品的替代性高,產業的吸引力相對就會下降。香菸的替代性一直很低,即使在包裝上印製嚇死人的相片,菸槍們還是視而不見,死命要抽。相反的,豬肉太貴,可以改吃雞肉、牛肉、吃魚也可,除非中元節一定要拜拜,無可取代,豬肉的替代品實在太多了。
4. 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供應廠商的談判力
如果是賣方市場,供低於求或技術壟斷,進入此等產業就要注意被威脅。反之,則可握有較佳的談判權,比較能控制利潤。為解決這個威脅,很多廠商均展開往上併購 (backword acquisition ) 以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垂直整合生產技術。鴻海、宏碁均有明顯的動作。
5. 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 購買者的談判力
供過於求,則變成買方市場。每當景氣下滑,房市供過於求,殺聲隆隆,買方市場。景氣上揚則反之。
80年代,便利商店興起;90年代,大型通路商興起,7-11,全家,大潤發、家樂福等已成為另一種超強的購買者,握有極大的談判權,甚而主導產品的命運。